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上,浙江省代表队拿下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我省选派的10名修复师,在强手如林的全国决赛中奋勇拼搏,最终5名选手(获奖率高达50%)在陶瓷、金属、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5个修复项目中摘获奖项,浙江省文物局更荣膺大赛“优秀组织奖”。这是浙江在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征程中交出的又一张精彩答卷。
7月3日至6日,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最高级别文物行业技能盛会——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四川泸州举行。
30个省(区、市)的293名选手同台竞技,角逐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修复及考古探掘共6个项目的桂冠(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
本次大赛优异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它是我省近年来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号召,直面文物修复领域“大国工匠”级人才稀缺、后继乏人严峻挑战,尝试改变“训止于训、赛止于赛”的旧有模式,立足“赛训联动”的长期培养理念,构建动态培养体系,发挥地域优势,利用数字技术,积极推进文博高技能人才培养,走出一条浙江特色之路。
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一直致力于科技与文物保护的深度融合。利用数字经济优势,高精度三维扫描、多光谱成像、材料成分无损分析、虚拟修复模拟、数字化档案管理等技术在我省文物修复工作中得以应用。如在刚刚结束的“2024全国文物修复案例宣传展示活动”中,浙江省博物馆“湖州康山明代邵南夫妇墓出土木质文物保护修复 ”项目和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天一阁博物院藏珍贵古籍修复(北曲联珠)”项目均入选了全国优秀项目,这都是浙江省文物修复科技融合的好例子。
同时,搭建数字平台整合全省资源,实现技术和人才共享。如“浙江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历经三次迭代汇聚浙江全省文博资源,实现我省馆藏文物信息化管理和馆际文物数据全面共享。
现代科技的全面介入,加快了文物保护工艺技术的扬弃与创新,文物保护技术已由经验走向科学。但具体的修复实操环节还是要靠着有经验的修复师。科技+技术,才能让文物修复人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支撑起浙江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需求。我省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与专业积累。在特色文物门类方面,如陶瓷(青瓷)、纸质书画、纺织品、南方出土木质文物、南方古民居等的保护修复,拥有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力量,尤其在纺织品保护修复、青瓷釉料研究、出土(出水)饱水漆木器保护等领域,其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处于全国前列。
然而,我省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主要体现为在某些特定修复领域,个体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突出,但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与核心攻坚力量相对薄弱。
那怎么才能走出一条浙江特色的文物修复人才养成之路呢?我们的思考是:培养要动态。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成功举办了省赛选拔,成立了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还在省总工会支持下开设了文物修复(木瓦作)集训班及技能选拔赛,通过理论授课、实操训练、专家指导及严格选拔,有效提升了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浙江省总工会连续两年持续关注文物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已为9名选手颁发“浙江金蓝领”证书,并给予总计达16.5万元的现金奖励和赛事补助,极大鼓舞了选手们的士气和行业从业者的信心。
全国大赛前后,省文物局还组织专家为选手提供针对性极强的省赛复盘指导和国赛强化训练。通过赛训联动,将“历史经验”——“当下培养”——“未来储备”三阶贯通,有效缓解人才断层问题。
接下来,浙江省将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创新引领”为目标,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文物修复强军,努力成为全国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与科技融合的标杆省份。
梯队健全:形成以“大国工匠/浙江大匠”为引领、“浙江金蓝领/技术能手”为骨干、“青年修复新锐”为基础的金字塔型人才梯队,显著缓解“人才断层”压力。
科技领跑:在文物数字化保护、智能诊断、新材料应用、虚拟修复模拟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3-5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浙江标准或解决方案。
平台升级:将“浙江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升级为集“数字资源管理、在线培训学习、虚拟修复实训、专家远程会诊、成果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国家级文物修复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
品牌塑造:使“浙江修复”品牌在国内权威赛事、重大保护项目、国际交流合作中具有高度辨识度和影响力。破解人才断层困局,抢占科技修复制高点。
国际赛事与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并支持骨干人才参与国际重要文物修复学术会议、研讨会和技能展示活动。探索主办或联合主办区域性(如亚洲)的文物修复技术论坛或邀请赛,提升浙江话语权。
海外文物“浙江诊室”:在条件成熟时,探索与中国有密切文化遗产合作的国家(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托当地机构或浙江海外文化中心,设立“浙江文物修复海外工作站/诊室”,提供技术咨询、短期支援或合作修复,实践技术输出与文化外交。
“选、训、赛、励”闭环人才培养机制,核心目标就是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省文物修复技能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不仅要让优秀的修复师在大赛中崭露头角,更要通过这个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热爱并投身于这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持续扩充专业技能人才“蓄水池”,扎实构建全省文物修复人才梯队,真正实现文物保护事业“薪火传递、后继有人”。
载誉归来,亦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将以此次大赛的优异成绩为契机,继续坚守“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核心理念,深化与人社、总工会等单位的协同联动,加强与文物行业协会组织的紧密协作,立足优势,拥抱技术,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文物修复技艺传承发展之路,持续推动全省文物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的整体跃升,实现文物修复古老技艺的薪火相传与精益求精,为守护中华文明根脉、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坚实的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