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白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白鸽服装”)服装定制店内,一件绛红色龙凤褂裙静静陈列。金线盘绕出繁复的云纹,每一道起伏都凝结着手工盘扣的温润力道。8月8日,中国质量报记者参加“百年传承 共话未来”白鸽服装品牌百年媒体座谈会,走进了这家老字号企业。
目光转向智能化生产车间,激光裁剪机在新型环保面料上精准游走,数据指令在云端无声传递。指尖上的千年技艺与屏幕中的数字洪流,在此刻奇妙相融——这是跨越百年的白鸽服装,在时代经纬中织就的全新图景。
百年:一针一线年,山西平遥人王瑞德与文水人韩文中在太原柳巷挂出“瑞中祥”的招牌。飞针走线间,“一根针线走天下”的匠人基因就此埋下。
“百年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品牌精神的年轮。”白鸽服装党委书记、董事长秦敏的话语如磐石般坚定。这份精神,是面对时代激流时的清醒抉择:20世纪80年代,当许多企业尚在体制内观望,白鸽服装率先打破“铁饭碗”,引入定额计件工资制,激活内生动力;1984年起,85名技术骨干分批南下上海、北上京城学艺,168人接受系统技术淬炼,只为“在这一行里熬出真功夫,成为真状元”。
如何让百年老字号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白鸽服装总经理、非遗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秦玲的答案充满机锋:“盘扣要手工缝,但图纸可以用电脑画;旗袍要讲韵味,但面料要有科技。就像这只白鸽,翅膀还是那对翅膀,但早就学会了借助新质生产力的风。”
百年“白鸽”,远非老房子上的一块招牌。秦敏反复强调的“四个责任”——对股东、职工、企业、社会负责——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伦理基石。
这份担当,更缝纫在对社会的深情回馈里:从汶川、玉树震后驰援,到河南、清徐洪灾捐资;从连续10余年春节慰问社区困难居民,到资助贫困学子、关爱特殊儿童;从新冠疫情期间紧急转产防护口罩、星夜驰援武汉,到组织志愿者投身社区“抗疫”……全国工商联颁发的“抗击疫情先进民营企业”称号,正是对其社会责任的高度认可。
站在新百年的起点,白鸽服装的目光投向更远的星辰大海。“百年,是历史的荣耀,更是新征程的起点。”秦敏描绘出清晰的战略蓝图:以科技赋能、绿色时尚与文化共鸣三大支柱,支撑“白鸽”的未来。
从瑞中祥的朴素门脸,到三晋老字号的熠熠生辉;从裁缝手中的一根银针,到智能生产线上的数据奔流——“白鸽”的百年,是一部匠心与时代共振的史诗。当老裁缝的指尖智慧与数字化浪潮在太原的车间里握手言和,这羽穿越世纪的“白鸽”已然证明:真正的传承,不在于固守岁月的刻痕,而在于让传统的翅膀,永远拥有御风而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