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已成为全球趋势。然而,数字遗产的分散性和碎片化问题日益凸显,用户往往需要在不同平台和机构间反复搜索,才能找到所需的历史资料或文化信息。这种信息孤岛现象不仅降低了用户体验,也阻碍了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与创新应用。为此,许多荷兰遗产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成立了“荷兰数字遗产网络”(Netwerk Digitaal Erfgoed,NDE)组织,自2015年起启动了“国家数字遗产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旨在提高数字遗产的可获取性。2025-2028年,荷兰将延续这一战略框架,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数字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共享。
战略的核心理念是“互联遗产”(Verbonden erfgoed),即通过技术、协议和多方协作,将分散的遗产信息整合为有机整体。为实现这一目标,战略提出四大指导原则:
文化遗产的体验应不受用户背景、兴趣或知识水平的限制。为此,战略提出“源头共享”原则,要求数据管理者(如博物馆、档案馆)都应该在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在线共享相关信息,直接从原始系统发布标准化数据,而非复制到第三方平台。
例如,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通过数据层集成技术,将分散的藏品数据整合至统一平台“collectie”,使公众能够一站式获取多类型遗产资源,并且用户可直接访问原始数据,避免信息失真或过时。
遗产信息的管理需兼顾灵活性与统一性。各种信息分散在整个网络中,战略的目标并非将其聚集在一个地方,而是确保它们能够根据需要连接(信息)或交换(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战略主张“能分散处理的分散处理,须集中管控的集中管控”。各机构保留对数据的源头控制权,同时遵循共同协议,确保数据互联互通。例如,乌得勒支档案馆与南乌得勒支地区档案馆通过连接13世纪阿梅龙根城堡居民的档案,共同呈现完整的历史故事。
连接遗产是共同任务,需各领域利益相关方协同合作。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机构等机构各自发挥专长,形成互补。例如,荷兰国家图书馆负责协调图书馆领域的标准化,而荷兰文化遗产局则聚焦博物馆数据的整合。除此之外,还有四个机构也在荷兰数字遗产网络中发挥着各自领域的主导作用:档案馆遗产(荷兰国家档案馆)、音像遗产(荷兰声音与视觉研究所)、文化机构和设计师创造的遗产(荷兰新研究所)以及艺术与人文研究数据(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人文科学组)。
国际标准与动态更新的协议是互联遗产的基石。荷兰数字遗产参考架构(Digitaal Erfgoed Referentie Architectuur,DERA)为数字遗产的长期保存和利用提供了具体的架构设计和技术标准,DERA不仅整合了国际通用标准(如Linked Data、,还根据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持续迭代。例如,针对人工智能应用,DERA新增了数据语义标注规范,确保算法能准确解析遗产信息。
为实现遗产的广泛互联,荷兰构建和参与了一套覆盖协议、标准和工具的公共数字基础设施:
一个术语管理工具,帮助文化遗产管理者在描述藏品时使用标准化的术语。其核心目标是确保不同机构在记录和检索文化遗产信息时使用一致的术语,以提高数据的可查找性和互操作性。
例如,荷兰布拉班特省拥有众多教堂和修道院,但其中许多建筑都有多个名称,这就给查找特定建筑的信息带来了困难。因此,布拉班特文化遗产机构与地方历史协会合作编制“教堂与修道院术语表”,纳入术语网络后,全国各遗产机构均可引用该表,消除名称歧义。
例如,在术语网中输入荷兰语“Sint-Aloysius-gesticht”(圣阿洛伊斯修道院),术语资源选择“Heritage Brabant”(布拉班特建筑):
可以看到输入的检索词“Sint-Aloysius-gesticht”只是圣阿洛伊斯修道院的许多别称(“代替标签”)之一,术语网赋予了其标准化术语“Aloysiusklooster”,当用户都使用统一的名称“Aloysiusklooster”进行搜索时,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找到相关信息,而不会因术语不统一导致遗漏或重复结果。
这是一个统一的数据集目录,集中登记遗产数据集元数据,形成全国遗产资源目录,其目标是提供清晰的文化遗产数据概览。文化遗产机构可以在Datasetregister中登记其数字化收藏,这样研究人员、开发者和公众可以轻松发现哪些机构持有哪些数据,减少检索成本。
例如,乌得勒支档案馆和南乌得勒支地区档案馆将与阿默朗根城堡相关的历史文件、文物和故事整合到一起,使公众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访问这些信息,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该城堡的历史背景。
在数据集登记册中输入荷兰语“Kasteel Amerongen”(阿默朗根城堡),搜索数据集。
可以发现乌得勒支档案馆和荷兰文化遗产局都登记了与阿默朗根城堡有关的数字遗产信息。
欧盟于2020年就已经呼吁各成员国开发“数据空间”,使部门内部和跨部门的数据交换更加容易。就文化部门而言,欧盟委员会启动了欧洲共同文化遗产数据空间(Common European Data Space For Cultural Heritage),整合成员国遗产信息,实现数据跨国界互联。
近年来,荷兰也在努力建立一个覆盖城市、社区、村庄的全国性文化遗产数据空间,调整国内基础设施,确保与欧洲标准的兼容性。此外,荷兰海外领土加勒比地区也在努力实现遗产的数字化,未来四年,战略将重点支持加勒比地区的遗产数字化,通过知识共享与设施适配,构建真正涵盖全国的统一数据空间。
为了使数字遗产具有广泛的可获取性,促进数字遗产在研究、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的传播和应用,战略倡导采用通用网络标准。其中包括采用Linked Data技术,实现数据自动关联;以及依托范,使文化数据更易被搜索引擎索引,这样可确保计算机能够读取数据并发现不同来源信息之间的联系。此后,用户不再受馆藏、机构或部门之间界限的限制,可以在一次搜索中发现来自不同组织的所有信息。
新战略强调“可持续方法”,即通过高质量数据与通用技术方案(如地图可视化工具),降低应用开发成本。例如,采用标准化格式存储数据,提高可读性和可迁移性;通过AI技术优化数据清理和丰富度,确保长期可用性;以及鼓励机构使用通用数据处理工具,如地图展示、时间轴分析等,提高数据利用率。
受《欧洲法鲁公约》启发,战略更加重视社区参与,强调地方文化组织的作用,赋权社区管理自己的文化遗产。遗产不仅是专业机构的职责,更是公众共同塑造的记忆载体。例如,“法鲁实施议程”要求将社区收藏纳入互联遗产网络,融合口述历史、民俗文化等非物质遗产,扩大遗产认定范围,增强数据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荷兰《国家数字遗产战略2025-2028》以“互联”为核心目标,通过技术标准化、协作网络化与社区参与,为数字时代的遗产保护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在全球文化遗产面临数字化挑战的今天,这一战略不仅将提升本国文化遗产的全球影响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唯有打破孤岛、共建共享,方能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永生!
数字罗塞塔计划公众号致力于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对于档案信息化领域的看法和观点。真理越辩越明,我们也衷心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和保存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并发表真知灼见,共同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