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都是集成在数据平台上完成的,但是,随着平台数据的增多,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也凸显的越来越重要。
2、目前常见的安全保护方式是对平台设置防火墙对攻击、病毒等数据进行阻拦,亦或者是对数据本身进行直接加密解密设置,来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但是在数据存储过程中,因为数据安全级别不同,此时,按照同样的安全保护方式对所有的数据都进行加密无疑是对资源以及存储空间的一种浪费,且在后续过程中将数据存放在相应位置之后,由于对应位置缺乏安全条件的设置,有可能会导致数据保护安全性降低,出现重要数据泄露的风险。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动态安全存储方法,通过对每条历史数据的存储方式进行分析来构建每批次数据的映射表,通过进行区域划分设置阈值,且结合对最新存储数据的数据解析,来向不同的区域进行安全设置,从多方面实现对存放区域的安全防护,进而实现对最新数据的安全存储,有效提高数据的存放安全性。
3、步骤1:对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库中的每条历史数据的数据安全等级以及每条历史数据所处存储位置的位置安全等级进行判别,并根据判别结果确定每条历史数据的允许存储方式;
4、步骤2:按照所述允许存储方式确定所述历史数据库中每批次历史数据的存储映射表;
5、步骤3:按照所有存储映射表,对所述大数据平台的存储区域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区域设置存储动态阈值;
6、步骤4:解析获取的最新存储数据且结合划分区域的设置结果,对所述最新存储数据进行动态安全存储。
8、根据每条历史数据的数据属性,从数据-安全映射表中匹配得到数据安全等级;
9、同时,根据每条历史数据的所处存储位置的位置属性,从位置-安全映射表中匹配得到位置安全等级;
11、基于数据安全等级、位置安全等级以及综合安全等级,从等级组合-方式映射表中匹配得到允许存储方式。
12、进一步地,综合所述数据安全等级以及位置安全等级,得到综合安全等级,包括:
14、其中,表示对应数据属性的转化系数;表示对应位置属性的转化系数;max表示最大值符号;表示综合安全等级;表示数据安全等级;表示位置安全等级。
16、统计每批次历史数据中囊括的多条历史数据,并对每条历史数据的允许存储方式进行罗列;
18、将对应批次历史数据涉及到的所有存储方式以及出现频次进行结合,得到存储映射表。
20、分别计算每张存储映射表的表安全级别,同时,对所有存储映射表进行方式统计,得到表数组;
21、根据所述表安全级别以及表数组对允许存储方式进行归类,并统计每个归类结果下的所有历史数据的数据总量以及归类级别;
23、按照每个归类结果下的数据总量以及归类方式数量,向对应划分区域设置存储动态阈值。
24、进一步地,按照每个归类结果下的数据总量以及归类方式数量,向对应划分区域设置存储动态阈值,包括:
26、其中,dt为向对应划分区域设置的存储动态阈值;表示对应归类结果下的数据总量;表示对数据总量的转化系数;为对应划分区域所对应归类级别的调节变量;表示对应划分区域的标准数据量a2的转化系数;表示对应归类结果下的归类方式数量。
28、根据解析结果确定每条解析数据所匹配的划分区域是否存在符合动态安全存储条件的浅层存放位置;
31、其中,表示第i1个浅层存放位置的第一存放损耗;表示对应条解析数据的下发位置与第i1个浅层存放位置所对应传输路径的传输频率;表示对应条解析数据的下发位置与第i1个浅层存放位置所对应传输路径的长短;表示第i1个浅层存放位置对应历史存放的第j1个数据的总损耗;表示第i1个浅层存放位置与对应历史存放的第j1个数据的下发位置的传输路径的长短;表示第j1个数据基于第i1个浅层存放位置的单位损耗;表示针对浅层存储位置的单位标准损耗函数;m1表示基于第i1个浅层存放位置的历史存放的数据总量;表示基于所有的方差;表示获取所有中的最小值;
32、若所有第一存放损耗都大于预设存放损耗,则确定损耗数组,并依赖所述损耗数组计算所匹配的划分区域下的每个深层存储位置的第三存放损耗,其中,n1表示第一存放损耗的数量;
33、从所有第三存放损耗中筛选最小存放损耗所对应的深层存储位置对相应条解析数据对应的新子数据进行存储,同时,实时跟踪并记录对应新子数据所匹配的划分区域的区域存储日志,并按照标准存储指标集构建对应所匹配的划分区域的过程存储阵列;
34、按照所述过程存储阵列对相应的深层存储位置进行安全校验,且结合所匹配的划分区域的设置结果,对相应的深层存储位置进行初始安全加密设置;
35、确定对应深层存储位置的第一噪声存储空间以及对应新子数据的第二噪声存储空间;
36、根据对应深层存储位置的存储容量,且结合所述第一噪声存储空间以及第二噪声存储空间的空间因素,确定相应深层存储位置的干扰因子;
37、按照所述干扰因子对初始安全加密设置结果进行优化,实现对最新存储数据的动态安全存储。
38、进一步地,依赖所述损耗数组计算所匹配的划分区域下的每个深层存储位置的第三存放损耗,包括:
39、其中,表示对应第i2个深层存储位置的第三存放损耗;表示对应条解析数据的下发位置与第i2个深层存放位置所对应传输路径的长短;表示针对深层存储位置的单位标准损耗函数;表示对应条解析数据的下发位置与第i2个深层存放位置所对应传输路径的传输频率;表示所有的方差;表示所有中的最大值;表示所有中的最小值;表示第i2个深层存储位置;表示对应的浅层存放位置的集合;表示基于与的存储关联系数。
41、将所述过程存储阵列与标准存储阵列中的每个元素对应比较,确定所述过程存储阵列中的差异元素,并将所述差异元素依次输入到与对应深层存储位置匹配的安全校验模型中,获取得到校验值;
42、基于所述校验值以及存储动态阈值从值-加密数据库中匹配加密方式,来对相应深层存储位置进行初始安全加密。
44、根据对应深层存储位置的存储容量、第一噪声存储空间、第二噪声存储空间以及已存储空间,确定剩余待存储空间以及待容纳容量;
45、同时,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噪声存储空间以及第二噪声存储空间的空间噪声向量,并输入到向量分析模型中确定空间因素;
46、根据所述空间因素确定对待容纳容量的消纳系数,进而确定所述空间因素与剩余待存储空间的因素依赖关系;
47、基于所述空间因素以及因素依赖关系,确定对相应深层存储位置的干扰因子。
49、通过对每条历史数据的存储方式进行分析来构建每批次数据的映射表,通过进行区域划分设置阈值,且结合对最新存储数据的数据解析,来向不同的区域进行安全设置,从多方面实现对存放区域的安全防护,进而实现对最新数据的安全存储,有效提高数据的存放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