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响应国家加强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鼓励开展文物保护数字化工作的政策,我单位开发建设无锡文物考古资料科研管理提升改造项目,旨在打造一个覆盖三维数字化、考古现场移动采集、考古分析研究同时兼具考古档案数字化管理功能的综合性考古信息化平台。
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阶段,我单位近日对项目已完成初步验收并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系统专项培训,确保考古人员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该项目系统,更好地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无锡文物考古资料科研管理提升改造项目是以“考古工作一张蓝图干到底”为建设总纲的综合性考古信息化平台。它一方面能够满足考古核心业务,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无锡考古工作流程,结合考古现场实际工作情况,实现数据资料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录入,提高研究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强化考古工作的监督和回溯,实现无锡考古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可视化管理,提升全流程跟踪留痕能力,确保考古工作的规范与有序开展。最后,通过汇总多源异构的研究成果,构建二三维一体化“文物考古一张图”综合管理平台,推动考古成果资源共享,服务城市规划建设。
利用三维坐标系重构数智考古认知,一维以国家空间规划底图为基准点,建立覆盖无锡历史地图、影像、高程、历史卫片、历史航片的基础数据库;二维以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考古资源为基础,建立专题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三维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解码江南文明,开创全新的考古研究范式。
构建无锡“遗址—探方—地层—遗迹—出土文物”五级结构化数据模型,实现考古实体的精细化分层管理。支持文物空间坐标精准定位(经度/纬度/高程)、属性信息动态关联及三维场景重构,为考古研究提供多维度数据基底。
集成历史文献、勘探数据、发掘记录等多源异构信息,构建四维(空间+时间)动态数据模型。破解传统考古中“数据碎片化”导致的“马赛克困境”,还原完整历史脉络。
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底,集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全流程数据,构建“无锡考古数据底座”。 基于二三维一体化轻量级WebGIS架构,不仅可以满足常规二维平面的考古成果分布查看,还可实现考古现场三维成果的在线叠加分析,结合周边三维地势有效提高考古科研成果产出和综合研判。
实现PC端与移动端数据双向实时同步,满足野外作业与室内管理的协同管理需求。
成为江苏省首个实现基于“考古工作一张蓝图干到底”顶层设计的综合性数字平台。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现代城市范围内,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工作量大幅度提升。该项目的最终建成将有效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科研能力,推动文物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为破解考古数据碎片化难题、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范式,助力无锡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