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浪潮席卷全球,资源禀赋与创新动能的碰撞正孕育着新的时代机遇。8月中旬,娄底中药材资源数字资产化座谈会在湘中大地拉开帷幕,中国自由贸易区创新发展研究联盟理事长金庆培领衔,30余位专家学者、政企代表共赴思想盛宴,擘画传统资源向数字资产跨越的全新路径。
娄底的中医药基因,早在盛唐便已写入历史。药王孙思邈曾在龙山地区潜心采药27载,留下的药王殿至今珍藏着1240个传世药方,成为镌刻在山水间的中医药密码。时光流转至今日,这片沃土依旧续写着天然药库的传奇12.5万亩黄精种植基地铺展绿色画卷,新化县中国黄精之乡的美誉响彻全国,黄柏、厚朴、金银花、杜仲等500余种野生中草药在群山间生生不息,构成一座亟待开发的生态药仓。
从古籍药方的墨香到田间地头的绿意,娄底的中医药资源早已超越地理范畴,成为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的活态遗产。如何让这些沉睡的资源苏醒,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这场座谈会的议题,恰是对这一时代之问的响亮回应。
座谈会的焦点,直指一个突破性命题:将500余种野生中草药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资产,最终实现数字货币化存储。这一构想的背后,是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的精准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之际,海南数权登记中心、海南数权交易所、海南数字资产银行三块牌照的颁发,构建起数字资产从登记、交易到存储的完整闭环,为娄底中药材资源的数字化跃迁提供了合规、高效的政策航道。
正如专家所言,数字资产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对资源价值维度的重构。当娄底的黄精、金银花等中药材被赋予数字身份,其生长数据、成分检测、文化附加值将共同构成可量化、可流转的数字权益,既打破了传统资源交易的地域限制,更让分散的野生药材资源形成聚合效应,释放出1+1>2的乘数价值。
参会的娄底市中医药材协会、社会组织促进协会等机构代表纷纷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红利与娄底的资源禀赋形成奇妙共鸣,这场数字革命不仅是对中药材产业的升级,更是对地方经济发展逻辑的重塑。从田间的中药材到链上的数字资产,从传统交易到数字货币结算,娄底正站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历史节点,以创新思维破解山区资源转化难题。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当千年药脉遇上数字技术,当地方资源对接国家战略,娄底的探索不仅为中医药产业数字化提供了湘中方案,更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县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突围智慧。这场始于座谈会的思想碰撞,终将生长为推动资源变革的实践力量,让娄底在数字资产时代的版图上,刻下属于自己的鲜明坐标。(通讯员 刘兆志)